第1章 念年少

-

林周前半輩子的時光大抵都是和一個叫顧經年的傢夥綁定的,鄰裡街坊隻要提到顧經年,下半句一定會提到林周,林周苦惱已久。

林周的父親林彧君是個舉人,除了帶了點兒文人的書生氣外,人倒是挺開明的,深諳讀書明理的重要性,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從來不放在心上,自林週三歲起便教她讀書識字,林周也很是機靈,五歲便能熟背三字經和詩詞,到七歲那年已經能寫得一手娟麗的簪花小楷了。

林周的阿孃是江南一富戶的女兒,單名一個宛字,人稱宛娘,生得白淨,秀外慧中,溫柔賢惠,是大多男子的意中人類型,與阿爹家裏是世交,爹孃也是鄰居眼中的一對璧人。結親不久便生下林周,也不知哪裏聽聞取個小名能保孩子平安,於是便有了後來比大名更爲人知的稱呼:“阿喜”,順著阿爹的排行老六,幼時林周都被親戚稱作:小六喜。在認識顧經年之前,林週一度覺得這個稱呼挺可愛。

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日子過了冇多久,林周的阿爹就金榜題名,提爲翰林院士,準備進京,於是林周的生活也是自此改變的……

林氏一家剛剛入京,搬入柳盛巷,阿孃一週忙裏忙外,招呼家裏二三仆人添置傢俱物什,林周就乖乖坐在家裏讀書寫字,也不偷懶,這一年,林周剛滿七歲。進進出出的盆栽傢俱,看得林周眼花繚亂,偶爾扒著門縫偷看來去行人,也能窺見路上挑擔賣著包子糖水的生意人,街角有個吹糖人的,攤前擺滿小豬小兔,直直讓林周看呆了眼,京城的繁華,在一個娃娃眼裏,就是滿眼滿眼的糖人。

直到對麵的宅子也開始有進進出出的人,林周才意識到不對勁,忙跟阿孃報信。阿孃遣小廝到對麵一問,才知也是一家進京就職的人。作爲講究禮節的人,當晚阿孃跟阿爹就攜禮到對麵拜訪,對方也相當客氣,言談間才知道,原來這戶顧家,也是南方人,說起來和阿爹還是老鄉,又是一同考中進京,不可不謂是緣分。

阿孃也和顧家夫人很是投緣,約好日後常見。一切都看似如此美好,就連林周見顧經年的第一麵也是。“經年,快來見過這個小妹妹。”顧父顧珩拉著顧經年的手走了過來,顧經年很是聽話的朝著林周作揖,微微一笑,白皙的臉上還泛著紅暈,想來是白日裏貪玩曬的。林周當時也覺得顧經年好看極了,彬彬有禮的樣子,很招人喜歡,直到多年後,林周才覺得自己看走了眼。

林父摸了摸林周的頭說:“閨女林周,剛滿七歲,小名阿喜,以後隻管她小六喜。不知顧兄之子年歲幾何?可有小名?”,顧珩點頭,“這小子本名經年,小時候都叫他阿福,入了冬就十歲了,大了還不願意別人這麼叫他!”

林父笑了笑,“小阿喜和小阿福,那麼經年和妹妹以後就以兄妹相稱吧。”,林周開心地叫了聲“阿福哥”,也是後來才知道顧經年因此記恨了她好長一段時間……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