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6章 淘汰的理由

-

張忠教授的突然到來,讓耿主任和羅文濤都非常喫驚。

但羅文濤作爲華省賽區的裁判長,也並不是一個東搖西擺的牆頭草。

張教授的來頭雖然大,但憑他一句話,就讓羅文濤直接淘汰吳峯?

羅文濤做不到。

在他的心裏。

如果連他都不遵守規則,那航天創新大賽這一賽事,又有什麼舉辦的意義呢?

很多像羅文濤這樣的科研人員,並非不懂人情世故。

而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,堅守著科學界的“人情世故”:

實事求是,一切以科學爲依據。

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。

成功就是成功,失敗了就是失敗了。

在高精尖的航空航天設備上,哪怕是一枚小小的螺絲釘,也有著其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並不存在模棱兩可的模糊空間。

因此,羅文濤在短暫的震驚之後,依然選擇了拒絕。

“抱歉,張教授。”

“我不能因爲您的一句話,而毀了一個孩子的未來。”

張教授的名氣、身份,都不是羅文濤能夠比擬的。

但在航天創新大賽華省賽區,羅文濤這一裁判長,卻擁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。

裁判組一共是5名裁判老師和1名裁判長。

其餘5名裁判老師,都是來自各大航空航天高校。

而羅文濤,則是來自主辦方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背後的掌權者:航天科技集團。

那個擁有東風、神舟、長征等一係列全世界都聞名遐邇的單位。

羅文濤作爲主辦方派遣過來的裁判長,擁有一票否決權。

不過,在他行使一票否決權的時候。

那一被他否決的項目,會進入二審階段。

由羅文濤所在的單位,再派出兩人進行二審。

二審通過,則參賽項目保留。

張忠教授麵露微笑地看向羅文濤。

他向來喜歡跟年輕人打交道。

這是世所皆知的事兒。

羅文濤雖然已經42歲。

但是在年過七旬的張教授眼中,依然是一個年輕後輩。

羅文濤的剛正不阿,讓張教授心生欣喜。

龍國的未來,從來不在那些甚囂塵上的網絡嘴炮、鍵政者手上、嘴裏、鍵盤上。

龍國的未來,歷來都在勤勤懇懇地做著實事,在科研、教育、軍工、國防等爲國默默奉獻的人們手上。

落後就要捱打。

這是我們民族用無數先輩的鮮血悲痛地證明過的鐵一般的事實。

張教授很欣賞羅文濤,他笑著說道:

“放心,我不會讓你們爲難的。”

“因爲某些保密條例,我不能跟你們透露太多。”

“你們隻要知道,剛剛那孩子所構想的未來,跟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一項祕密研究有關。”

“在羣狼環伺的國際環境裏,我們的研究能夠晚一點暴露,就晚一點暴露。”

“在這一階段將他的參賽項目淘汰,我們的敵人就不會得到任何有用的資訊。”

說到這裏,張教授頓了頓,又道:

“你們單位的領導,應該很快會給你們打電話,告知你們終止這一項目的繼續參賽。”

“哦,對了。”

“我剛剛說的這些話,待會兒也會放進你們新簽的保密條例裏麵。”

“記住,這件事到此爲止。”

說完,張教授便帶著汪琦離開了。

他們前腳剛走,羅文濤和耿主任的電話果然響了起來。

……

張教授和汪琦出了後台,又重新回到觀眾席繼續觀賽。

張教授的麵部稍微遮掩,一般人也很難辨認出他來。

“老師,那孩子的構想,真的跟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計劃有關?”

兩人坐在僻靜處,汪琦好奇地小聲問道。

張教授看著演示台上,參賽的小選手正在激昂地講述著自己的參賽項目,麵露微笑。

他冇有回答汪琦的問題,反而問道:

“小汪,現代科學起源於哪裏?”

汪琦一愣,微皺著眉頭回道:

“雖然從個人感情上來說,我們很多人難以接受。”

“但是不得不遺憾地說,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。”

張教授笑著點點頭。

“無論是數學、物理、化學這些基礎學科。”

“還是通訊、計算機、軟件工程、電氣、電子、光學、動力學這些衍生專業。”

“所有我們學習的東西,都是源自於西方。”

“1840之後的百年屈辱,億萬萬同胞的血灑異鄉,都是因爲我們不夠強大。”

“漂亮國爲什麼能夠一句話、一份檔案,就讓我們一個企業甚至一整條產業鏈都動盪不已?”

“因爲在本質上,他們掌握著整個產業鏈的命脈。”

“普通人看不到的底層協議和規則,是他們創造和製定的。”

“如果是在他們原有的賽道上,我們怎麼努力,他們都有辦法讓我們的努力付之東流。”

“我們作爲後來者,想要改變這一現狀,就需要在另外的賽道上彎道超車。”

“而浩瀚無垠的太空,就是我們國家所選擇的賽道之一。”

“空間站全都是我們的文字語言,這隻是第一步而已。”

說到這兒,張教授看了一眼汪琦這名年輕人,笑道:

“以前,我們一窮二白,都能造出兩彈一星。”

“現在,我們國力強盛,怎麼可能冇有後手?”

“小汪,你剛進入九所冇多久。”

“雖然已經過了政審,也簽了保密協議,但今後五年,依然是在考察期。”

“很多涉及到我們民族根本的計劃,你還接觸不到。”

“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,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科研人員,正在爲保護我們的國家、保護我們的人民,保護我們的民族而夜以繼日地奮鬥著。”

“他們冇有名字,隻有一串數字作爲代號。”

“當初我還年輕的時候,曾經在軍區醫院的病房裏看望過一位同誌。”

“即使到了病危的最後時刻,他的病歷名字欄,也隻有502033這幾個數字而已。”

“而像他這樣的,還有很多。”

“如果五年之後,通過了考察期。”

“你的名字,也將變成一串數字。”

“所以,小汪,你要做好心理準備。”

“至於剛剛那孩子的參賽項目所涉及的國家計劃?”

“即使是我,也僅僅知曉一部分而已。”

汪琦聽到張教授的話,心中大受震撼。

不僅僅震撼於名字、人生軌跡都完全被抹除的、這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奉獻精神。

而且還震撼於即使是張教授,竟然也隻是知曉那一國家計劃的一部分而已?

他是剛剛從其他研究所提拔到九所的。

運氣好,遇到了張教授當他的領路人。

汪琦知道,即使是在九所裏麵,也有內外之分。

像他這種,因爲科研水平出色,剛剛從其他研究所調到九所的人,都還隻是露在水麵的冰山一角而已。

在看似平靜的水麵下,有著無數的、在外麵稱得上大牛的技術人員、科學家,在默默地付出著。

大多數人終其一生,也不會被外人所知道和瞭解。

他們,化作了龍國最尖端武器的一塊鋼板、一顆螺絲釘。

就在汪琦震驚的時候,又聽張教授說道:

“走吧,華省出現這樣的人才,我們當然不能讓他白白地遭受被淘汰的損失。”

“這件事,我還做不了主,得向上彙報纔行。”

說完,張教授帶著汪琦,離開了科學文化宮。

(趁著出門之前,趕出來一章,這算昨天的更新)-